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厉害了! 被中央媒体点名了!
近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刊登文章 通过地处茅山老区的3个村庄 反映金坛区脱贫攻坚迈出的稳健步伐 茅山 地处江苏南部 曾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 老区范围覆盖常州市金坛区 直溪、薛埠、朱林3个镇 计有44个行政村的 5.5万户、13.48万人
去年,金坛区按照人均低于8500元的标准,为茅山老区低收入家庭和人员重新全面建档立卡,悉心造就懂农业、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实施精准扶贫最后冲刺。
一家 农场的带动
“去年家庭农场净收入25万元,今年要超80万元。”今年3月20日,黄民雪在他的蔬菜大棚旁对来客信心满满地说,增收幅度这么大,全靠引种蔬菜。
黄民雪今年39岁,是薛埠镇山蓬村后备干部。5年前,他与土家族妻子冉春燕共同创办鑫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苗木260多亩。
早在1986年,黄民雪的父母就是当地的种田大户,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只因当时缺少机械全靠人工,年成不好时就亏损,致富的梦想也就一直没能实现。
种植结构必须调整。黄民雪在前年就开始了新品蔬菜引种试验。
“这是红甜菜,又称红珊瑚生菜。”黄民雪指着大棚里一垄垄长得很像红萝卜缨的菜说,现在已搭成的30多个大棚,除了种红甜菜,还有从云南引种的球茎茴香等七八个品种。这些菜适合做沙拉或凉拌,在大城市特别受欢迎。他已与昆明一家销售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这里的蔬菜除供应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外,还将出口泰国、俄罗斯等国家。
“露天生长,一年可收获春、秋两茬,大棚栽种则可多一茬,每茬亩效益在1万元上下。”黄民雪说,他带妻子先试种了2亩,后来扩至30亩,今年4月正式批量销售。这几天,家庭农场还要新搭建40个面积均在1亩左右的蔬菜大棚,下半年销量更大。
山蓬村党总支书记吴扣平介绍,村里以黄民雪这样的大户带小户进行产业精准扶贫,村上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已全部脱贫,2户低保户也因收入增加退出了低保。
一个 村庄的示范
2013年底,位于茅山老区的朱林镇唐王村集体经营收入只有17万元;到去年底,收入已超过198万元。
短短4年时间,唐王村何以发生如此巨变?村党总支书记丁沧宇的解释是:“把握结对帮扶契机,让年轻职业农民唱主角,做活土地大文章,提前摘掉贫困帽。”
丁沧宇曾在茅山老区脱贫榜样黄金村任职多年。他担任唐王村党总支书记后,借鉴黄金村思路,先后流转土地2700多亩,由村集体连片整治,种植优质稻米。由此,村民每亩土地净增效益400元,当年村集体收入增至80万元。
唐王村集体还成立了农地股份合作社、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添置92台(套)农机具,21名农机手以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为主。除了服务本村合作社之外,他们还开展跨区作业,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稻米加工的全程机械化服务,作业面积超万亩。
平时,村里对农机手们实现“网格化”管理,不仅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还进行绩效奖励,农机手每年在合作社收入有8万多元。几年下来,合作社没有一名农机手离职,29岁的退伍军人汤洪斌因工作出色被列为村后备干部。
唐王村还引导村民自愿流转土地1200多亩,先后创办5个家庭农场。村民庞洪锁原先家庭负担重,村干部帮助他流转土地400多亩,并为他担保小额贷款20万元,购置插秧机、收割机。农忙时,庞洪锁还为其他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现在家庭年净收入在25万元左右。
丁沧宇介绍,唐王村最近新开发了500亩水稻龙虾共作基地,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能超过250万元。
一个 园区的辐射
3月中旬,薛埠镇仙姑村近百亩的山地种上了新品黄金茶树。此前,薛埠镇包括仙姑村在内的10个行政村,被列为以茶叶和林果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4.5万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仙姑村不光生产茶叶,更以茶为媒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10年前,仙姑村就获得省“农家乐专业村”称号,现有18家农家乐,可同时接纳5000人就餐。
村民王金锁说,他经营的仙姑饭馆,年净收入已超过200万元。
仙姑村党总支书记蒲斌介绍,省级茅山旅游度假区最新规划已将仙姑村由原先的次集散中心调整为重要功能节点。该村利用红山门自然村现有民居住宅,建山地茶园民宿群,并改造配备文创中心,可一次性接纳700~800人入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京生带领团队,全程参与了仙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他评价说:“仙姑村美丽乡村规划的落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完全吻合,仙姑村乃至整个茅山旅游度假区,将来肯定会是都市人热切向往的地方。”
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