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96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4 两
- 贡献
- -4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1-5-5
- 在线时间
- 649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苗木之乡 于 2011-7-23 16:49 编辑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郑板桥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在当时就产生不小影响,追随者甚众,有“板桥派”之称,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郑板桥以画竹、兰、石著称,也画松、菊、梅等花卉。他最爱画兰竹石,是因为“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其中以竹为第一,兰第二,石第三。郑板桥对历代画竹名家尤其是苏轼、文同、吴镇、石涛、高其佩等人的墨竹均有过深入研究。他按照画竹的三阶段论和“胸无成竹”说来指导创作实践,使画面的竹即“手中之竹”形象千姿百态,笔墨变化无端。同样是数竿竹枝,却有新竹、老竹、晴竹、风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庭院之竹、盆景之竹的区别,并呈各自不同的情态;用笔时而中锋,时而侧锋,时而中、侧锋兼用,墨色亦忽浓忽淡,忽干忽湿,结合所绘对象灵活运用,使刻画的竹子形神兼备,意象万千。郑板桥画兰,受明代陈元素影响较大,属秀劲一路画法。所绘多山中空谷野生之兰,曾自题《画兰》云:“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知留与伴烟霞。”郑板桥画石主要宗法元代倪瓒和清代万个。他取倪瓒的侧锋用笔,以简劲之线勾出坚硬的瘦石轮廓,不施渲染,亦不作反复皴擦,而石之圭角比云林更加明显;又仿万个数笔皴,作简略皴斫,但不用披麻皴,而用北宗的斧劈横皴,呈峻实之质;石上多不点苔,认为“石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