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在金沙广场旁一条叫“火巷”的小巷里 楼宇间,有一片青砖黑瓦的老平房 墙上写着“火巷32号” 这烙有时代印记的历史遗存 它见证了日本侵华的暴行 记录了日军在金坛犯下的罪行 这座房屋是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是一个大院子,可分为两个小院落。东面院落为两进,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天井宽3.8米,西边院落为三进,整个建筑保存较好。
在这个慰安所旁边 还有一个神秘的小平房 就是被日军霸占的火巷3号 这是一座单独砖木结构的平房 坐北朝南 按照1937年10月测绘的地图看 建筑面积不足100平米 对门就是日本人小泉开的医院 曾经的屋主张春荣老人说,房子被日军霸占后,他家在3号的后面搭了个小房子,他见火巷3号屋里每天都来十几名妇女,先分两排坐在堂屋,两边由板壁隔开,一个一个地轮流进入房内。完事后,医生走出门,跑进对面的小泉医院内,护士把带脓血的药棉、纱布等垃圾倒在屋旁的瓦砾堆上,这就是专为慰安妇检查性病的地方。
十多年前,在一位老者的指点下,记者曾走访了80多岁的老人陈玉芳,“花街有两处慰安所,一个老板叫伊铎,一个叫渥济桑,伊铎慰安所有14个人,编了14个号,照片都一个个挂在墙上,最漂亮的是1号……”在陈玉芳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当年的慰安妇阿妹,阿妹老伴已去世多年,自己又未能生育,一人独居城中。讲到当年的事情,阿妹十分不安,记者深知她内心的复杂和痛苦,便不再多问。与阿妹相似的还有慰安妇商素琴,家住城北,她终身不育,孤守空房,关于过去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愿重提。
2005年5月,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继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下跪谢罪,忏悔在华犯下的罪行后,22日来到他当年驻扎的金坛。本多立太郎陆续辨认着当年的旧城墙和日军指挥所,当他来到火巷32号时,显得格外沉重。他当场指认了这就是二战期间日军关押中国少女的慰安所之一,而且建筑基本保持着原貌。
本多立太郎中国的女孩没有谁自愿跑到慰安所来,我觉得(她们)是被毫不讲理地抓到慰安所来的。
<section style="border-width: 20px; border-style: solid; -webkit-border-image: url(
范学贵是研究金坛历史的文史爱好者。本多立太郎重返金坛谢罪期间,曾请他帮助指认当年旧址。本多离开后,范学贵决心将当年日军设在金坛的“慰安所”查个水落石出。范学贵介绍说:“火巷慰安所,是2010年《扬子晚报》一月份做了一个报道,说2009年全国人口普查,江苏有十大新发现,火巷慰安所是其中一个。后来我查了确实是有很多慰安所,花街两个,其中有一个(慰安所)是日本带来的姑娘,丹阳门有一个是朝鲜半岛的姑娘,直溪有一个,火巷有一个,一共是五个。总共慰安妇人数是117人,其中不包括日本的、朝鲜半岛的27人,中国的姑娘是90名。日本有一个卫生报道,报道了一个大佐叫原田嘉元,它上面的汇报是,每年都要做一次慰安妇的体检,发现性病的(姑娘)就不能再接受日军的性侵略,其中除掉30名,他算了下,他的驻军在这里,大概每个人每天要接受30名(日军)的性侵略,是非常残酷的。”

2010年5月4日,火巷32号这座慰安所被金坛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19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就是“七七事变”80周年,让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