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汽车作为如今的家庭必需品也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国人对汽车安全的认知与海外几代人共同用车相比完全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会在因惯性思维而对行车的安全产生众多错误认识,本期就为大家搜罗几类惯有思维方式中最典型的汽车安全认知的误区。
撞烂了就不安全?网上只要搜“事故”两个字,各种五花八门的事故车扑面而来,很多人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车都烂成这样了,人还有好?
这是最典型的惯性思维!实际上,汽车被动安全设计原则就是通过车身的合理溃缩来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动能,车子没有损伤,这些动能就会毫无保留传递到驾驶舱,由乘员承受。
孩子长辈抱着最安全?
长辈抱着小孩坐车在国内完全司空见惯,自己甚至还不系安全带,他们都高估了在高速碰撞下自己的保护能力。实际上,即使是时速不超过20km的碰撞,大人身前的小孩就完全是一个人肉气囊。在高速碰撞中,儿童被后方大人压死的案例简直不胜枚举,但广大群众对此依旧熟视无睹,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购买儿童安全座椅。
车越重开起来越稳?
老一辈的人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常识错误,甚至有通过关车门的声音判断车身安全性这种无稽的做法,以前的美系车常识经常会做类似的洗脑工作,甚至某品牌还有过专门模拟厚重关门声的案例。而实际上,不管是美系、德系还是日韩,轻量化的造车理念已经成为共识。
发动机全铝制已经不稀奇,下面就是全铝车身,甚至部分应用更轻量的高科技材质。至于车子是否稳健,那得看悬架的调校风格以及车身的风阻系数。
高科技的主动安全比被动安全重要?
很多人一看到“主动安全”、“预碰撞”等前卫名词就能瞬间高潮,实际上,这些高科技配置远远没有、精准吸能的车架、及时弹起的气囊来得重要。与其关注这些时髦配置,还不如留点钱上全合成机油,改四个高级轮胎。
说白了,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你没有辨识能力的时候帮你做决定,这个电脑做出的决定在一定程度或许可以帮助你规避一定风险,降低事故率(微乎其微),而真正时刻保护你的生命安全的依旧是是那些被嚼烂的被动安全技术。 没有防撞梁就是烂车?
这里没有为某些日系车洗白的意思,只是很多人对防撞梁对安全的作用严重错误估算,对小编来说,如果厂商愿意为阉割防撞梁而给我便宜5000块钱,我绝对乐于接受。
防撞梁位于溃缩区最前端,主要功用是在事故(不大)发生时,减少碰撞对关键结构的冲击,降低维修成本。当然,也能期待一定的分配碰撞应力的作用,但也仅限于小事故。而在较为严重的大事故中(例如时速40km/h以上正碰),防撞梁能起到的作用无限接近于零,结构该吸能的吸能,人员该受伤的也跑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