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34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2-12
- 在线时间
- 2313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有人告诉我一个数字,在金坛,现在私家汽车正以每月100辆左右的速度在递增,而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并非为工作或生活所必需,他们购车更多地限于追求“现代生活”的所谓潮流驱使。
这一二年间,生活在金坛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城市,道路建了许多、拓宽了许多,但感觉都越来越狭窄,行走也越来越拥挤,越来越艰难了。
当物业管理部门终于抵不住压力被迫取消了“不准在小区内停放汽车”的规定后,小区内的人行通道还有仅有的一点点孩子们玩耍的花坛空间,都塞满了汽车,人们重新进入了侧身而行,唯恐躲避不及而被碰撞的尴尬和不安的生活中。
都说汽车喻示着现代文明,拥有汽车是现代生活的象征,但真正到了这一天,我们却非但未曾感受到文明,相反却体验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无奈。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并不拒绝汽车,但我总是以拒绝购买彩票一样的态度规劝我周围的人拒绝去学车考驾照。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外人自然不能横加干涉,许多人凭借诚实劳动或公平机会赢得财富,购车建别墅,就像养花弄鸟一般自然、正常。我所坚决反对的,并非针对那些确因工作和生活变化,购车可以提高效率和增加财富的人。我所针对的主要还是这样的一些人:工作只是点对点的身体搬运,购车只是因为周围人纷纷驾车,不从众就觉得落伍;也有认为今后迟早要用上,先学一个以“一技防身”之人;好不容易拿上了驾照,没有新车先买个二手车开开,“权当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还有的认为,别人淘汰了一辆旧车,我等于拣了个便宜,学个车开开,多少还可以有利于生活。我的态度是:即便许多人的生活已经达到了拥有汽车的物质水平,但我们生活的环境尚未达到必须依赖个人汽车来工作和生活的地步(像某些地广人稀的国家,或者工作地与生活地相距甚远的都市人),而我们生存的国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还有缓步前行的城市道路建设、交通硬件规范,尚且难以承受大负荷量的汽车运输。这些所谓的大道理也许让人不屑一顾,最常见的看法还在于:“这么多车,哪在乎我这一辆”这样的“自我萎缩”式逻辑,而且,作为偶尔驾驶或缺乏长期、持续驾驶的临路应急经验而导致的事故,或者因二手车在车况较差的情况下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幸以及车停小区影响他人生活,这一切都可以不论、不说。我要说的是:我们在追逐时尚和改变生活方式时应当抱有怎样的理性!
还记得寻呼机在20年前刚刚兴起时,有人将家中一窝仔猪的钱换成一只别在腰间的中文机以示时髦那样的“历史故事”吗?还记得10多年前人们一掷三四万捧个“九五砖”式的大哥大站在大街上大呼小叫地炫耀的情景吗?今天看来,这一切不仅风光不再,热情散尽,而且几近笑话了。汽车其实与呼机手机一类,起先是奢侈品,一经流行和普及就可能迅速成为装饰品,———假如不将其工具特性这一本质功能体现出来,历史会很快地证明给我们自己看:我们曾经的狂热是多么的可笑!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在诱惑着我们,我们到底应该追寻什么?
我想,现实、理性的生活态度应当成为每一个健康人认真追寻并长期恪守的准则,我相信在汽车的后面,一定有着目前我们尚且并不十分明朗的东西在等待着人们以更加狂热的激情去追求。只不过,那些人比今天的我们更加年轻,也更具追逐力。届时,我们的心态也将像10多年前举着砖头般的大哥大在街头大呼小叫的先锋人物看待今天追逐汽车的人们一样,坦然平静。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新奇之物供人们追逐,有一些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更多的则是物质上的;而历史能够给予人的启示是:单纯对物质的追逐,通常只能是数量的累积,而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的不断追寻却可以促使其人生发生质的改变。当然,不可否认,对物质的追逐可以刺激一个人的潜能,事实上,几乎所有真正有成就的实业家、商界人士,都是讲究现实,注重理性的,是懂得投入与产出、成本和利润的关系的,现在恰恰是一些既无太多的物质积累也缺乏创造财富潜质的人,无视现实、失去理性地盲目追随,在诸如“汽车拓宽生活半径”的虚妄热闹中,连原本具备的一点点诸如独立思考的生活信念都丢失了,舍弃了,并且在无知无觉中沦为既无财富累积更无精神储蓄的贫弱者。
作者:夏桑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