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坛城市门户网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车展 出租 出售 优惠

查看: 5321|回复: 3

反思港大拒收内地“状元”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

帖子

2327

积分

游客

发表于 2010-12-13 1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日前传出消息,11名内地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绝录取。据悉,港大的面试中主要讨论有关日常生活的题目,例如“卖盗版要不要受惩罚”,再由两位港大职员逐个“打分”,决定最后的入选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者主要分两派:“反思派”认为,港大的行为是在提醒内地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界,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书呆子”。拒绝状元———这一高考制度中的优胜者,实际上是挑战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评价标准。进言之,我们应当将这一事件作为我们反思高考制度甚至整个教育体制的契机,“国情派”认为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可能是最适合他们的,但未必就是最公平、最合理的。它们录取学生的原则和内地的教育原则,根本就是两码事,内地的教育改革当然要进行,但也不必看某几所国内外学校的录取而惟其马首是瞻,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状元”虽然不符合港大的要求,但也未必一无是处。

  香港大学向内地状元说“不”,表面上引发的是香港内地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和体制间的碰撞,但在深层次上触及的仍然是对内地教育现状的反思和改革。无论是“反思派”,还是“国情派”,都没有否认内地现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分本位”的观念以及相应的考试制度,成为素质教育始终无法突破的一个“瓶颈”。在“分本位”的观念中,分数是唯一的评判手段和衡量标准。与之相应的考试选拔制度,以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为考察对象。因此,掌握知识成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其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对知识与能力转化关系的忽视;另一方面,也通过机械的训练,为高分的“书呆子”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空间,并且,这种训练方式被证明是在现有制度中取胜的最有效方式。

  “瓶颈”需要突破,观念和制度需要改革。而如何突破,如何改革,港大的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问题和考虑出路的新视角。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内地教育状况自身的特点。如果好高骛远的照搬照抄港大制度,那么,就高考制度最高的原则公平和公正上而言,恐怕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港大拒收状元还有两点启示需要我们注意:一是“状元神话”的破灭,我们的“状元热”必须降温。每年,无论是新闻媒体对高考的报道,还是北大、清华等全国高校在录取时的“状元争夺战”,都会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状元热”。港大的此次出手无疑当头一棒:我们所追捧的对象却是人家连要都不要的。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与清醒的认识和对待所谓的“状元”。二是防止将“状元”妖魔化。纵观有关港大拒收“高考状元”的评论,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过分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将他们当作了“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当作了抨击应试教育的“靶子”。诚然,一名考生成为“高考状元”,具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在高考中考得“状元”的学生,必定是学习成绩优异者。而学习成绩优异,即使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我们也显然不能认为他就”低能“、”低素质“,就是”书呆子”,更不能武断地将“高分”与“低能”划等号。虽然取得“高分”的学生未必“高能”,但从总体上看,“高能”总是与“高分”联系得更紧密,而不是与“低分”联系得更紧密。难道说,反而是“低分”考生的能力,在整体上要比“高分”考生的能力强?

  因此,如何理性客观的看待港大拒收内地高考状元的事件,并由之对内地教育观念制度进行有益的分析与反思,才是这起新闻事件的真正价值。





作者:穆文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28

帖子

172

积分

游客

发表于 2019-7-24 1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53

帖子

50

积分

游客

发表于 2019-7-24 1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460

帖子

97

积分

游客

发表于 2019-7-24 1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看不说话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