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43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2706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春节总是要回家的,哪怕象征的意义大过实际的意义。一个人靠在返乡的车椅上,不知怎的想起了老男人费翔的老歌《故乡的云》,默念着歌词,一股酸楚的味道真的就在心底翻腾开了。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如今的我不也是歌词描述的对象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归兮,雨雪霏霏。那雨雪其实是下在心里的,纵使外面阳光灿烂,也无法阻挡。
初二回的家,真正意义上的年已经过去。但父母依旧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张罗了一大桌的菜。而我后来才知道,父母在大年初一吃了一整天的青菜,已经做好的红烧鱼、狮子头放在那里,一动没动。父亲是喜欢喝点酒的,本想把鱼拿出来做下酒菜的,被母亲制止了,一定要等我回去吃。我不由地嗔怪母亲:大年初一,你们怎么也要改善一下啊,怎么就吃个青菜呢,爸要吃点鱼就让他吃好了,鱼我平时也经常吃的。
其实我知道,父母平日里很少花钱买鱼肉吃的,多数时间只吃地里自己种的菜。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眼里,鱼啊、肉啊,这些好东西一定要留到我回去再吃。其实,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从来不少鱼和肉,我们可能更希望吃上一道最新鲜的蔬菜。然而,父母总是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拿出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款待我们。他们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只会在过年的时刻端出来给我们。节俭是父母这代人一辈子的习惯,如同劳作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一样。假如让我父母像城里人一样,在家中什么也不做,看上一天的电视,他们一定会憋出病来的。
回家一趟,总要给父母一点钱,让他们买点吃的穿的,可他们总是不愿要,即便收下了也是存在那轻易不动的。但不管怎么样,他们收下了,我总是可以宽慰一点,毕竟我的心意已经表达到了,如同完成一项心灵任务,会轻松一些。
没想到回城的时候,父母几乎把能带的东西全部准备起来,让我带到城里。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有这么多东西:花生米(在家里剥好,把小的筛掉大的留给我)、大豆、赤豆(有两个不同的品种),山药、芋头、香芋、香肠、鸡蛋、鸭蛋、鹅蛋(三种蛋都是自家喂养的家禽下的,带草头的),还有一只杀好的鸡,装了满满一蛇皮袋子,估计至少在50斤以上。我知道,不带这些东西他们会不高兴的,只能硬着头皮把这些土特产带回城里。我笑着对父母说,这下我又是农民工进城了。
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只要父母在,我永远就会在这两者之间摆渡。但我知道,我所能回报给父母的情感,最多就是20张百元人民币轻飘飘的分量;而他们给我的关爱,却是远远超过我背回的那个蛇皮袋的重量。两者在爱与亲情的天平上是永远失衡的。
作者:行云流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