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33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2809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会同陕甘宁三省以及水利部、治金部等10部委文联、作协组织,向全国读者推荐了以现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首的抗日战争文学名作百篇,钱丹辉的《挺进华北敌后的杨支队》就是这百篇文学名作之一。钱丹辉还是金坛唯一一位在延安参加过**亲自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来,举国振奋,时在金坛儒林小学任教的钱丹辉,内心更像一团火在燃烧,他和进步青年王抗等组织“金坛抗日宣传队”从儒林出发,前往大西北。1938年3月,钱丹辉到达延安后,进抗大学习,并被推选为俱乐部主任,担任墙板和黑板报的诗歌编辑。
1938年10月,钱丹辉到晋察冀军区工作,和田间、丁玲、魏巍等同志在一起,组织“战地社”和“铁流社”两个诗歌团体。他写下了《孕育新的中国》、《红羊角》、《夏收》、《夜过柿树林》、《夜别插箭岭》等五六十首纪录战斗生活的诗篇,其中《红羊角》、《夜过柿树林》是抗战时期很具影响力的作品。在这期间,他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抗战消息,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了《家乡在流血》、《茅山在战斗》等诗篇。他在《故乡活着,故乡战斗了———纪念家乡游击队的兄弟们》的长篇叙事抒情诗中饱含激情地写道:“看/在茅山/在那松林密茂的地方/到处闪亮了/弟兄们的枪尖”;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复仇”!“复仇”!的呐喊,一次次无比勇敢的突击,“敌人的血/流啊/流在新堆的坟上/敌人的影子/消失了/消失在黑暗的远方/”。
1962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选集》第19卷《诗、民歌集》中,收有中国现代49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其中选收了钱丹辉的诗作《夜过柿树林》。诗人邹荻帆曾在《文艺报》发表的文章中说:“丹辉的《夜过柿树林》,短短的16行字,写出了人民对战士的爱,战士们彼此之间的同志爱,战士对人民的爱……如此细致入微地表达战士对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佳作”。诗人田间称赞钱丹辉的抗战诗“短小精悍,是锋利的匕首”;刘志洪先生则认为丹辉的诗始终洋溢着“一种热情与平静相结合的时代意境美”。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播映纪录晋察冀边区人民八年抗战的系列片《壮士行》,其中第9集《战斗的乐章》,开头即以全幅画面,红底的字,映出钱丹辉的《孕育新的中国》:“把火热的诗句/写给民众/用粗野的声音/呼喊着/前进!而且/在壕沟里/向敌人开枪/从尸骸里/拖出受伤的俘虏/告诉他们/谁是他们的敌人!/同志/让我们流血吧!/在跳跃的生活里/孕育/新的中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钱丹辉还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一位采写的新闻记者,1941年秋天,边区司令员杨成武将军得知纵身跳崖的5位英雄中有两位跳崖时挂在树上,已被山里群众抢救脱险,当即派随军记者钱丹辉前往采访。钱丹辉步行百余里,到医院采访了葛振林、宋学义两位壮士,当晚就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通讯,通过报纸、电台,向国内外作了报道,使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解放后,钱丹辉历任新华社安徽分社社长、安徽日报社党委书记、省文化局局长、省作协主席。在安徽工作期间,他认真抓了黄梅戏的挖掘整理工作,救活了一个剧种(黄梅戏),培养了一个著名演员(严风英),抓出了一个好本子《天仙配》,把黄梅戏推向全国。1958年9月,毛主席到安徽视察,在合肥观看了黄梅戏《牛郎织女笑开颜》、《打猪草》、《天仙配》等节目,对钱丹辉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天仙配》可以拍电影。1962年,钱丹辉亲自组织和指导了《天仙配》戏曲电影剧本的创作和拍摄,该剧中有许多优美的唱词都是他写的。
钱丹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写出了许多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诗,他在《西北行》的组诗中写天山的诗:“八月的天山飘雪/瀚海千里无人迹/边塞猎马疾驰/漫天狂风飞沙走石。”这四句诗既写了边塞风光,也令人想起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和《白雪歌》。
作者:沈成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