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坛城市门户网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车展 出租 出售 优惠

查看: 8898|回复: 3

[金坛人文] 春到江南赶集忙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118

帖子

585

积分

从八品:知事

Rank: 4

发表于 2010-10-30 13: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春风又绿江南岸”,每到这个季节,金坛各处的集镇就活跃起来了。赶集的人像潮水似的,从这里涌到那里;集场上的摊铺像长龙似的,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

  记得老一辈人说过,解放前,在我故乡邻村的前亭庙集场十分壮观,远近九九八十一个村都兴赶这个集。逢到集场,在庙前的场子上都要搭台唱三天三夜大戏。村内庄外,家前屋后,从巷口弄堂到田畴阡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小孩看那些耍把戏的、玩木偶的、放西洋景的,可以站在那里半天不动。旧时的集场,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名为赶集,实际上不少人是冲着庙里的菩萨,来烧香磕头祈求福祉的。按照乡间的习俗,到集场上挤挤可以挤掉身上一年的晦气。所以,即使春耕再忙,人们都要赶集,这里面有做买卖的,有购农物的,有买日用品的,有走亲访友的,但多数还是上集轧闹猛的。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集场,没有现在的气派和奢华。那时,我家住在邻县的一个小镇上,整个小镇,就那么东西南北4条青石板街,店铺大概只有几十家。逢到集场,店家们就把货物摆到门口的摊板上,两溜摊板中间只留了一条仅容四五个人并排通行的甬道。那时候,集场招待客人很是随便。我家里来亲友时,中午饭也只是比家常便饭稍微丰富一些,常见的就是毛笋烧肉、韭菜炒螺蛳、炖鸡蛋、河蚌豆腐汤什么的,所有的菜一律用蓝边的碗端上桌,不像现在冷盘、清蒸、白煨之类的复杂,酒水基本上都是从店里打来的。那时候不比阔气和排场,也比不起阔气和排场。

  我赶的最差的一次集,恐怕要算大跃进年代的一次了。当时,我在镇上读小学,有一年,前亭庙集场正好是星期天,我乡下的寄娘(干妈)叫我去赶集。我兴兴冲冲去了,中午吃的居然是用饭票在大食堂打的胡萝卜饭,饭桌上闻不到一点荤腥味。那时,我在街上是居民户,虽然也常常吃不饱,可这种胡罗卜饭还真没尝过!所以,第一次吃觉得蛮新奇,一下子吃了两三碗。事后我才听人说,那一顿饭,竟把寄娘家几天的饭票都吃掉了。

  “文革”中,集场还成了政治斗争的战场。那几年,每逢村子周围有集场,生产队就放假,把“四类分子”集中起来,给他们戴上纸糊的高帽子,挂上沉重的大木牌,在他们的前胸后背贴上大字报,然后由红卫兵牵着他们,在集场上游斗示众。

  “文革”后期,集场也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各级地方革委会都使尽了浑身的解数,想尽了各种办法要把集场铲除掉。他们不准挎鸡蛋篮子的、挑芦帽竹器的、扛米面袋子的、拎鱼虾篓子的以及一切带了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的人进街,说那些都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狠狠痛割的。到了集场上,看不到满面春风的笑脸,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地摊,耳朵里,充斥着一遍又一遍声嘶力竭地揭露集场“十大罪状”的高音喇叭声。在那个年代,集场萎缩了、衰败了,像深秋即将凋落的树叶一样,在萧瑟的秋风中抖动着、飘零着……

  改革开放以后,江南农村的集场又红火起来。尤其现在的江南集场,是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但赶集的意义已经不同以往。过去小农经济时代,乡村物质匮乏,交通又不方便,就有了集场这种形式,供农民们大规模购买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品。如今,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交通顺畅,乡镇上到处是商店,农民平时需要的东西在店里都能买到。所以,集场的意义也就逐渐弱化了,赶集已变成了农家的一种节日,主家招待的规模甚至超过了春节,各方亲友欢聚一堂,哪怕不熟识的人都可以坐到一个席上吃饭,其乐融融,其情悠悠。(作者单位:金坛市第四中学)





作者:黄生龙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73

帖子

62

积分

从九品:吏目

Rank: 2

发表于 2019-7-24 1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551

帖子

102

积分

从九品:吏目

Rank: 2

发表于 2019-7-24 1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