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8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307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薛埠镇长山村有个自然村黄墅干,据说,过去这里有一千多家烟囱冒烟,有庙宇、有祠堂、有茶馆、有酒店……长毛(太平军)造反后,这里成了一片废墟。解放前,老百姓开荒时到处可以挖到石古、板砖、铜板、小钱等。解放前我还是个孩子时,就知道原长山村的一、二、三队通属黄墅干村,1990年代初期,公安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家家户户编排了门牌号码,所以将原长山三队定为现在的黄墅干自然村。
这个村60年前只有五姓八户,三户“董”姓,两户“曾”姓,一户“周”姓,这六户都是从温州逃荒要饭流落到此定居的,还有一户“谢”姓是湖北逃难而来,另一户“吉”姓是苏北的木工做手艺到此落户。当时这8户40余口住着20余间茅草屋,他们全靠开荒种地、帮工、种租田维持生活,吃的是糠菜粮。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是文盲,只有少数家庭条件略好的给长子读一两年私塾,识几个字、记记账。
解放后,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到了土地,积极参加互助合作,大搞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变穷山区的面貌,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他们如鱼得水,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林茶业和畜禽业,这五姓人家出了些有知识、有闯劲的后代,走出去到大市场去闯荡打拼,如“谢”姓后代谢龙华,他首先选择了长山村的空旷地带办起了无公害的茶场,他的产品供不应求,后来又创办了养鸡场。从开始几十间简陋的鸡舍,现在已经发展到200余间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场,蛋鸡圈存量长年保持12万余只,成为常州地区远近闻名的大型现代化养鸡场。目前,他又在金坛市农林局的大力支持下,着手创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征用土地300余亩,主要培植林茶、苏枣等套种试验,实现果枣、林茶、旅游观光一体化。他的堂弟谢建华、谢建平兄弟俩包揽了薛埠、罗村两集镇的家具市场,他们在罗村集镇占据的地盘最大,招收的工人最多。
黄墅干村“董”姓三兄弟的后代现在也了不起,他们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走读书成才的道路。他们的子女中有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8名,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4人,既有乡镇干部也有商业经营的好手。
“吉”姓和“周”姓虽然在黄墅干村单门独姓,但他们的后代也都很棒。长山村双墩头原来有家老牌茶场,茶园数百亩,厂房数十间,现在被吉国庆承包了,经营得红红火火。周奇、周琳兄弟在金坛创办了磨具切割厂,他们经营有方,事业兴旺。“曾”姓后代也发展得不错,他们家培养了4名大学生。曾小马是黄墅干村发展最早的小老板,他的儿子也上了大学。
解放前这五姓八户40余口人住20余间草房,60年后的今天,黄墅干村常住38户,城镇定居43户,住的是小楼房和商品房。60年前,这五姓八户只有8辆小小的独轮车,一年四季忙个不停:春天推灰,夏天推发脚,秋天推山芋,冬天推茅草,一年忙到头,“车子推得吭吭响,就是不见钱和粮”。而如今这五姓八户的后代都有了小轿车、运输车、摩托车、电瓶车,出门办事都很方便。城乡之间来来往往,最热闹的还是逢年过节,黄墅干村便成了一个活动中心,家家门挨门,户户亲连亲,你来我往,川流不息,喝喝酒、聊聊天、打打牌……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尤其这五姓健在的老长辈们,打心眼里赞叹这个好年头。
作者:缪金林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