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33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2809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湘西的流水一直愉悦并濯洗着自己的记忆。
那年出差长沙快返程的时候,“非典”警报拉响了,外地回乡人员均需体检量温度。忽然就想起去湘西避难。长沙去吉首,得坐好长时间的火车。列车在没有星月的夜里驰骋,黑咕隆咚地朝湘西奔去。快天亮的时候,看见我的苗族朋友石泽龙在站台招手。
从吉首到垆溪,大概四个多小时的山路。汽车在山间蜿蜒,时窄时宽、忽癫忽坦。好在有水相伴。酉水像抖动的丝绸,一上路就媚惑着我的眼睛,恰似那些正在河埠头洗菜浣衣的女子,不断递来清爽无垠的笑脸。清澈可见的,还有水下滑溜的石头。湘西诗人刘年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满河都是沉沉的石头,那是酉水心底的话。”
河边散落着破旧的木房子,山角隐约是苗人的寨群,还有炊烟。酉水淙淙,总在上溪时,选择宽阔处,像无骨柔媚的少妇,顺着石底的隙缝,滑进沅江。也见例外,下溪时,酉水忽然就像烈女子,说不从就不从,耍着性子、犟着甩开那峭岩的臂膀,纵身投向深潭。
石泽龙是典型的苗娃子,从山寨里赤脚做到了垆溪的县委常委。一路上,他除了给我指点青黛,就是握着酒瓶,不停咪两口:“酉水、酉水,‘酉’、‘水’掺到一块才是醇酒呵”。
好有名气的张家寨就近在咫尺,可是我还有去的必要吗?于是,花垣、古丈、垆溪、保靖……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在湘西旮里旮旯为自己的逍遥“赶尸”。
酉水西流、垆溪东临沅水处,有个叫“浦市”的,与王村、里耶、茶峒并列为湘西四大古镇,当地人称其“小南京”,沈从文的文字里经常出现的地方。浦市外运物质以桐油、茶油为主,特产以柑桔、鞭炮著称。
抗战时,浦市百行各业兴盛至极,仅服务行业就达40多个,手工作坊就达500多户。1920年,湘西靖国军总司令林修梅麾下的第三旅旅长贺龙,率部来浦市,驻李家祠堂、吉家祠堂,并创办女子学堂。
穿在浦市的老弄堂,犹若晃悠在尺幅的旧时光里。随便就走进了一家土布铺子,满柜摆着家织湘西土布,要么是绣着艳色虫鸟,要么是灰朴得素净无华。铺子在一个光影婆娑的老院子里,有些岁月安稳而情怀慵懒的韵致,正如一场铺满旧时光的老电影,深情静默。老电影的情节,可有多少种结构设置,已无关紧要,但站在这个院落里,我有某种极熟稔的感觉。
老板娘是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戴着花镜,安静地坐在陈旧得实在有了年代的木灰桶上,专心针绣着。偶一抬头瞬间,我简直惊呆:老人的眼睛里绽放着淡淡的笑容,平和宁静里透出温柔可人的韵致。时光到底可以倒流六十年还是多少年没有泛黄、没有褶皱,那样子的相片,岂是时光可以消磨!
有人说,女人高雅的姿势,是由女红针针线线绣出来的。针锈的时候,难道也帮这个酉水边的女人磨砺着如水的性情、似云的情愫?借着扯布跟店里的年轻姑娘搭讪,大约知道老太太是旧军官的女人。旧军官哪里去了?疆场无踪?四海飘摇?……不知道也不重要了。老太太绣的是怎样的心思还是喜悦还是牵挂呢?老人的眸子里,早已无所流盼,却依稀清澄如许。那样安静平和的神色里,肯定是没有哀怨的。我胡乱揣摩着,在这故物般的店铺里,扯了好多好多布,是想扯出多少故事、故人吗?
“客人,喝米酒吧?”老太太的媳妇还是女儿端出来大搪瓷缸子。老人摘下花镜,泯嘴冲我浅浅一笑,笑靥里显着鼓励。
虽然不胜酒力,还是抵不住地想沽一点甜味在唇间。
美酒酌焉,犹有酉水!
作者:沈向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