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月2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常泰长江大桥建设迎来新年开门红, 大桥主航道桥主塔首节钢沉井成功就位, 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泰长江大桥联接常州、泰州两市,主航道桥主塔沉井基础采用钢结构,是大桥建设的关键节点和控制性工程。主塔两个沉井分布于长江扬中河段12.5米深水航道两侧,平面呈圆端型,首创采用“上小下大”的台阶式造型,可降低沉井重量,有效阻挡下潜水流,减少冲刷和埋置深度。大桥钢沉井规模大,制作工艺复杂,焊接工作量大,制造工期紧,拼装精度要求高。沉井底面尺寸横桥向长95米,纵桥向宽57.8米,面积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总高72米,足有24层楼的高度,每个钢沉井用钢量达到1.8万吨。建设团队攻坚克难,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完善施工组织,采用数字化手段,按毫米级控制精度,实现了智慧建造和加工。
这个庞然大物又是如何运输的呢?
此次浮运定位的是主塔两个首节钢沉井, 沉井最大高度为43米, 最大浮运重量约2万吨, 最长浮运距离为120公里。
在南通和泰兴完成工厂制造后,海事和参建单位通力协作,克服航程远、耗时长,对水文、气象等条件要求较高,途经水域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沉井在浮运、靠泊及就位期间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等不利因素,创下了长江上最大重量、最长距离的钢沉井拖带记录。从工厂“孕育”到“降生”出坞,再到水上浮运,首节钢沉井用时四个月,实现了成功就位。远远望去,在常泰长江大桥施工江面上,两个钢沉井俨然一对 “双胞胎兄弟”相视而立。
下一步大桥将展开沉井精准定位、注水着床等施工作业,建设团队将采用沉井定位着床智能控制系统,加强气象水文实时监测和下沉过程监控,确保大桥首节钢沉井精准定位、稳定着床。
来源:常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唐文竹 编辑: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