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604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5
- 在线时间
- 2588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生之为人,无时不在等级中。细观等级,怎样划分和怎样面对,其实都有极大的分别。
今日世界,金钱似乎已经成为主要的划分标准。简单而言,你居于何处,即可“被确定”为是否属于“上流人士”、“中产阶级”抑或“书香门第”、“品位世家”;或者你的出行,是人力自行车还是德国原产大奔,身价立显。当年那些依附于身的“工人”、“农民”、“资本家”等政治符号的消退,同时预示着今人对财富蓄聚的鼓励。资本家这个称谓,也随着“豪宅”、“御府”之类新居名词堂而皇之的宣扬,成为让人钦羡的新词;每每触及,也让每一个人感到自我身份乃至社会地位的等级与他人之间的区别。
财富蓄聚和以往其他的衡量标杆一样,迅速为人们所默认并纷纷暗自追崇;但也只是最近二三十年间的事情。
在此前,国人长期置身的是城乡差别带来的身份等级;优越与卑微,富足与贫寒,户口将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对未来一生的命运都做了规划。如同每一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经历过繁复政治运动的人们,对“贫农”、“富农”、“地主”等无可选择的身份标识施加于人的影响,至今仍记忆犹新。它们曾经将无数个血肉生命作了严格的生存限定,也将一个人可能施展的精神空间作了粗暴的限制。与今天以财富为标准的等级相比,人们更乐意生活在这个可供自我规划、选择的时代。
的确,可供选择的自由,才是社会进步和人性复苏的标志。
国人的身份概念,自古直至秦帝统一国家,贵族与平民,均为与生俱来。生于等级的上层,自有上等人的苦痛与争夺,而生于底层的绝大多数庶民,几乎永无上升晋级的通道。于是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级制度始才有所松动,有所改变。但是改变的不是等级的消除,而是等级划分标准的改变。
等级,古已有之,中外皆然。等级一词遭人厌恶已久,然冷静视察,等级之于人的群体社会,实不可偏废,更非一概可诅咒。相反,在承认不可或缺的基础上,应当呼吁合理的等级观念的存在与生长。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贵族制的社会等级依然无可怀疑,也是个人特有的身份认证;但他仍基于人的品性而非先天出生作了明确的等级划分。具体有五等。一为圣人,即:道高德深者,他与天地相接,与自然法则相容,知晓世事通晓一切生灵的生息规律,芸芸众生无不仰视却又永远不可企及他的境界。二为贤人,即:品正身范者,其言论可为天下人奉为准则而不至于遭到毁誉,其行为可颐养百姓、教化万民。三为君子,即:修己达人者,秉性仁义行为一贯,诚实守信不忌恨于人,不炫耀不武断,别人看他平平常常也无特别之处,然要超越他却很难。四是士人,即:有所学有所识,虽不精通但有主见,虽不智慧但尚理性,灵魂与肉体能够相融而不分离,这种人处于富贵中不变坏,陷于贫困中不堕落。五是庸人,即:胸无信念口无遮拦者,交友无择做事不实,目光短浅而只重细微末节,随波逐流而不能自己。至圣先师对于人的等级划分,固然有圣人的严格和高标准;然以平常心论,多数人虽不能成为圣人、贤人、君子和士人,却也不至于成为庸人。也可以说,孔子在此有将庸人一级过于贬低的倾向。许多人渐具士人、君子乃至贤人的某些品格,却终究仍然是一个平常的普通人。所以,倘若斗胆进言,似应在庸人与士人之间再加上一个常人的等级,身心遵从自然、人性规则,言行合乎社会**常,内外尽职,事理尽心,无非分之想,无贪欲妄念,知书达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岂不为理想的人生!
能够培育和激发绝大多数人的向上激情和趋善热情的等级制度,是理想社会的必须,如崇尚“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遵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并且,当为人父母者能将对下一代人品格和德行的蓄积、滋养都高于对财富予夺技巧与生存伎俩的教唆时,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健康和向上的社会;反之,扼杀和限制人的创造欲望,以诸如出生等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为标准的等级划分,则是一个没落的社会。
以财富、地位等人的外在因素为指标的等级确立,促使人们攀比浮躁,追逐表象和眼前利益;以学问、品行等人的内在素质为标准的等级宣扬,可以培养知性、理智和踏实勤勉的大众,更有利于建设一个稳健和渐次前行的社会。
作者:慕容春秋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