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843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2706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993年,金坛拓宽城内的横街时,在横街东段居民田定邦住宅内的后门上,拆下一块青石过门板,它长约65厘米,宽29厘米,两面均刻有文字。一面是草书大字杜甫所作《饮中八仙歌》,只有“眠”字起的后几句:“……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落款为“万历戊午初”;另一方面是行楷小字的记叙文,也不完整,仅存后面一部分:“……道如矢史鱼之竹也;笔则笔,削则削,春秋成乱,贼惧孔子之竹也;其在于今,则出谐箫韶,处光汗青,惟虞氏之竹乎。此殆可以赞来凤之志,彼其留眺于绿枪金锁之状,注听于琼琚玉佩之韶,与东山之佳,衡宇之适,以极语言风咏之工者,可语众人非,所以记来凤。”落款为“吴郡祝允明撰”,并有两方印章,一方是“祝氏允明”,一方是“吴郡祝生”。这石刻有编号“十五”两字,说明前面还有一至十四块,此块是最后部分。大字草书的《饮中八仙歌》不知何人所写,但行楷小字的一段文字,有祝允明落款,仍令我眼睛一亮。
整个石刻有15块,两面镌刻文字,应是当年嵌在墙上的碑廊中,后来被毁,从此失散。今日幸存的这块石刻,据书法研究者闻毅先先生说,应是祝允明亲笔,也很珍贵。
祝允明(1460-1526),长洲(苏州吴县)人,字希哲,因生而枝指,自号枝山,又称枝指生。他以举人授兴宁令,后任应天府通判,与徐桢卿、唐寅、文征明等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明的书法造诣颇深,小楷学钟繇、王羲之,草书学怀素、黄山谷,又能自成风格,多所变化,不可端倪,是明代中期书法家代表。看碑上文字,一笔一划,似乎都有鲜活的生命,在随意挥洒间,都是最美的造型,刚柔相济,舒展奔放,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韵律美,在抑扬顿挫中,又显得端庄典雅。
田定邦住宅与于振故居复元堂(又称状元厅)近在咫尺,而且这住宅原是于氏房产,过去可能就是复元堂的一部分。但看石刻内容,是祝允明为虞姓所撰,与于姓无关。石刻在于氏老宅中,一定是从别处移来,田定邦是房管所瓦工,看到一块适合做过门板的青石,便取回来用在院子的门上,因此才幸存下来,没有遭受粉身碎骨的厄运。
后来查阅祝允明所著《怀星堂集》,发现卷二十八有一篇《东山竹屋记》,就是为这个虞氏所写的全文,这块石刻上的文字,是该记的最后一段。文中提到,祝允明有一个金坛朋友叫虞来凤,是明代名臣、虞谦的后人,虞来凤的这位祖先早年在庄城之东修了间竹屋,祝允明受他之邀,写了这篇文章。
祝允明在《东山竹屋记》的结尾部分,用“史鱼之竹”、“孔子之竹”,再说到“虞氏之竹”,揄扬虞氏先人的崇高品德。史鱼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鰌,字子鱼,卫灵公不用蘧伯玉,他以死相谏。《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笔是记载,削是删改,也就是说,孔子把发生的历史事件,该记载的记载,该删削的删削,写成《春秋》,乱臣贼子感到畏惧。“竹”是过去纸的代名词,在古代没有纸的时候,都以竹简为书。祝允明借“竹”发挥,喻意深刻。
想到镇江焦山的瘗鹤铭,不知何人所写,即使残缺,仍是稀世瑰宝。金坛横街所发现的这块石刻,虽残存107字,因有祝允明落款及印章,更是难能可贵。不是全文,但一代书法大家的风采跃然石上。
作者:徐云子新闻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