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46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9
- 在线时间
- 2325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你知道吗?金坛小南门曾有个地方,叫于家祠堂。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里有着许多古祠特有的神秘与清幽。随着时代变迁,这个祠堂如今已不复存在,老一辈的人还都知道,年轻人就不清楚了。于家祠堂旧址在现今的南园一村北面至水井南侧一带,1960年代,金坛建筑站便在祠堂内生产经营。1962年,旧城改造,鼎鼎有名的于家祠堂从此便在金坛地面上消失了。
光阴荏苒,一晃,一个甲子就过去了。我是金城镇人,老家住在南水关25号,一个货栈大院内。旧居滨邻丹金漕河东侧,与火巷、七间头紧紧相连,离于家祠堂也只一箭之地。童年时,我常去祠堂游玩,在里面打鸟、捕蝉、捉蟋蟀,这是我儿时最大的乐趣。
古朴清幽、静谧闲适的于家祠堂,是明清建筑风格,距今至少数百年历史。于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出了不少高官显贵,所以祠堂也相当气派。
我一次次走进祠堂,庭院内神秘幽静的气氛总能将我幼小的心灵带入悠远的朝代。每当我见到灵台上供奉着于氏祖宗牌位时,心中竟也会升起一种崇敬肃穆的怀古情怀。我行走到祠堂石碑旁时,总会抬头望望两株银杏古树,古树大概有二百年以上树龄了,树干要数人才能合抱。
出庭堂向南行不远几步,便见一座建筑精致的石砌平桥,桥下池塘绿水如镜,桥周石柱环绕,此桥与金坛老孔庙前的一座石桥具有一样的风韵。走过石桥,南行约二十多米,在围墙南隅下,可见一片榉树林,高耸入云。树顶高处常有白鹭(小时候叫它鱼挖子)飞来飞去,并在树顶筑巢为家,长年不走。它们常常飞到城外,在老鸦塘浅水处寻觅小鱼小虾为食。白鹭全身长着雪白美丽的羽毛,长嘴长颈长腿,显得那么轻韵窈窕,飞翔在天空宛若白衣仙女。但是,遇到大风天气,它们便遭殃了,常有一些淡绿色鸟蛋从巢中掉落下来,摔得稀巴烂,实在可惜!
祠堂还有一个南大门,门板又大又厚,上面彩色油漆斑斑驳驳,但依稀可见门上绘有两位大将,英武魁伟,铠甲戎装,手执兵器,中国民间尊为门神:一位是唐朝名将尉迟恭,另一位是大唐元帅秦叔宝。步出南大门,眼前便是金坛古城墙,在此向上几步便可登上城头,古城下面便是护城河。站在城头,一目望去,近处可见城外老鸦塘和莲花庵,远眺可见乌龙山宝塔。
回溯历史,于氏家族出过不少人物:于湛,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后被封为兵部主事,做过陕西、江西参议、贵州参政,户部侍郎。于孔兼,明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万历庚辰(1580)进士。他刚正不阿,正气凛然,授九江推官时,有“清霜满路,明月当空”之誉。于仕廉,明万历丙戌(1586)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绩卓著。于辰,清雍正元年(1723)举人,雍正五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散馆编修、八旗志书纂修,历任学政期间公正廉明。在福建他亲自批阅卷辄数万份,日夜不辍,福建人为他立“德政碑”。
于敏中是这个家族最大的官了。他雍正七年(1729)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乡试。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选任兵部侍郎,加太子太保。乾隆二十五年任户部侍郎又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等要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清廷开设四库馆,受命为正总裁。
但于敏中在担任军机大臣期间,交结内监外官,广收地方官员贿赂,因此,受到朝廷诘责。死后数年,被撤出贤良祠,并剥夺子孙世袭。金坛乡间曾传言:于敏中下葬时,金坛城八个棺材同时出六城门两水关。另据城西乡沈渎、潘庄等地人讲:于敏中的棺材可能就葬在潘庄村,过去村子上还有石人石马等古迹。这仅是金坛民间传说而已,于敏中葬地之谜,还有待专家考证和金坛地下考古发掘了。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写得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家祠堂虽然消失了,但有些历史我们后人是不能忘却的。
作者:江宝林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