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44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2-6
- 在线时间
- 2308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是前些日子在上海的一次就业问卷调查中,只有百分之一的填表者愿意当工人;另一则是说,几千名大学生竞聘当搓澡工。这两则新闻让我想起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对青年人选择人生道路时的一个建议,他说,一个人要搞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另外要搞清楚自己能够干什么,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一个人喜欢干什么,就是他的理想;一个人能够干什么,就是他的现实处理问题的能力。把喜欢干什么与能够干什么统一起来,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正确人生道路选择的必要条件。从这种统一的观点解读最近的这两则新闻,我们就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多么大的差距。
从理想的角度看,人们普遍不想当工人并没有错!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是要趋向消亡的。人们不想当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现代工人依然是许多人的选择。譬如,在上海的那份问卷调查表中,“垄断企业”等行业仍然是就业热门,但去那里的大部分人还是不是当工人?其实,现在大部分企业大量缺乏的工人,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实际上是高技术的现代工人。比如,作为当代工人楷模的邓建军,就是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新型工人。
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人们在理想中喜欢干什么,而是人们在现实中能够干什么。
从现实的角度看,大学生选择当搓澡工,不管是为了锻炼自我,还是为了暂时的生计,都是合理的理由,没有必要说三道四的。我想,完全自愿当搓澡工的大学生恐怕没有几个人。这些竞聘搓澡工的大学生在考上大学时,一般也是踌躇满志的。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大学生、研究生现在都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眼下只能靠大学生们自己去调节人生道路的选择途径,从理想和现实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看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也进一步明白什么叫“物稀为贵”和“文凭贬值”了。想当年,我大学毕业时,有好几个好单位来与我联系。而我的女儿今年研究生毕业,却面临着巨大就业压力,还没有毕业,就不得不从一个地方转战到另外一个地方,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对此,我是爱莫能助,只能给点参考意见:如果对自己理想充满热爱,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如果对自己选择的方向信心不足,就要及时调整人生目标,把那些好高鹜远的东西舍弃,在社会需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们应该学习杨振宁的思路,搞清楚喜欢干什么与能够干什么之间的关系。那些有关就业的社会调查,在调查表的设计上,除了“想干什么”的项目外,也应该增加关于“能干什么”的调查项目,这样调查出来的情况,客观性也就更多些了。
作者:南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