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9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12 两
- 贡献
- -12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122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共同的优点与缺点。对知识分子的毛病,人们通常称之为“书生气”。所谓“书生气”,在传统的印象上,包括古板、执着、幼稚、迂腐、不谙世事、脱离实际、容易上当等等,《中山狼传》中的那位东郭先生大概就是这种“书生气”的写照。
其实,“书生气”应该是指知识分子的性格、气质,包括其思想作风、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等。如果仅把“书生气”归结为“书生”的这些弱点,就很不全面了。事实上,人的优点和缺点总是傍在一起的,“书生气”同样有着许多难能可贵的优点。
许多有“书生气”的人,为人正直诚实,善良单纯。上世纪30年代的青年革命作家柔石,听鲁迅讲有人如何骗人、如何卖友、如何吮血时,他额前总是亮晶晶的,圆睁着近视眼,惊呀道:“真会这样么?———不至于此吧!”就是他的理想碰壁时,还是想念人们是好的,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在“文化大革命”中,那位被人们视为“书生气”典型的陈景润,就是不惧怕压顶而来的政治压力,拒绝写文章批邓。这些该是多么难得的好品质,多么纯洁高尚的“书生气”!
一些知识分子的“书生气”十分浓厚,工作学习全力以赴,专一严谨,潜心于“科学王国”,几乎忘记了外界的一切,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而在起居作息、应酬按时中不免天真幼稚,不合常情。华罗庚不就曾获得过“呆子”的称号么?段利星不是也赢得了“疯子”的美称么?那些为“神舟五号”上天,夜以继日、孜孜不倦、不顾家庭子女的“书生”们,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么?这种“书生气”,同那种为某些人所孜孜以求的察言观色、逢迎阿谀、见风使舵、四处钻营、攀龙附凤的“人情世故”,何啻天壤之分!正是这种“书生气”,使得他们在知识的大海里表现出惊人的敏锐力,深邃的洞察人,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凡!正是这种“书生气”,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能紧跟世界潮流!
更为可贵的是“书生气”所显现出的可歌可泣的“骨气”和“正气”。这种“骨气”和“正气”,在政治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光辉岁月的浩然之气,流传千古,彪炳史册。屈原为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行吟泽畔,抱石投江而不悔;文天祥身陷敌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的掷地有声的诗句,壮烈就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G·M·D的手枪”;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邓拓为维护实事求是的尊严,蒙受奇冤;吴晗为讴歌“为民请命”的清官,愤然谢世……这种“书生气”难道不值得千秋万代继承和发扬光大吗?
当然,对“书生气”的弱点要不断地摒弃,但为了加速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更重要的是应该记住**的那句话:“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作者:俞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