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75
游客
- 元宝
- 8 个
- 银子
- -16 两
- 贡献
- -3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1-29
- 在线时间
- 691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前段时间,酒店全员上下参加了汤局主持的《弟子规》培训。会后我把感悟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加以总结之后,形成了今日之感悟。
————————题记
何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人们的道德生活的规范,依据圣贤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她是一本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益书。书中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学时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她教导我们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及生活起居应有的礼节。她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读罢此书,然了受益匪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人们压力的增加、二次教育少也由于我们在社会经历的太多,从而导致我国一些传统的社会美德被我们所淡化了。更由于我们所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所以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孩子在他年少(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道德记忆下来,牢牢记住并烂熟于心。尽管此时他还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但随之年龄的增长,到一定的时期自然就会酝酿发酵必然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这就好比牛现把草吃下去,到时再咀嚼一样。如果在孩子记事、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灌输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所以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学生时代的读物,我们没必要向孩子一样学习,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说到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事件”、“曾世杰事件”我替他们感到惋惜悲哀,他们应受不了同学的歧视而动了恻隐之心,如果他们当时学习过《弟子规》,学习过为人处事的道理,那么历史的长河是否会在他们的身上改变呢?所以个人观点认为对于我们90后、千年后,尤其是90后来说,在当今拜金主义的滋生下,在“非主流”、“朋克”、“夜店”、“网游”等等一词的冲击下,我们有必要学习《弟子规》,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力求从偏轨中走向正轨,防患于未然。我们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大,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广泛的弟子其实是每一个人,为什么呢?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规”“夫见”也,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都应该学习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做到。
综合上述,我觉得即使在成年人中、居士团体中,乃至社会企业中,学习《弟子规》都有必要,一个人学和不学肯定有很大差别。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弟子规》看作所有教育的顶巅,有了它一切具足、没有它一切不成,这是不对的。虽然它在教导人生哲理、规范世俗行为上是一部好论典,但与佛教胜义、世俗的真理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这方面务必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否则,特别喜好孔孟思想的个别人觉得:“《弟子规》是一切学问之最,只要懂得孔子的思想就可以,道家、法家等没有什么”。把孔子与其他学派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是一大错误!
我看过不少儒家先贤的书,如《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里面对今生的做人讲得很好,可却没有涉及业因果、前后世的甚深道理,更未触及道法家所揭示的一切万法真理。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携起手吧!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