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85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467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又快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的春节了。自五代时后蜀主孟昶首创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以后,人们即把吉祥语写在桃木板上,年年换旧更新。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竟崇尚风雅,定都金陵(今南京市)后,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他还亲自书写春联一副:“破虏平蛮功过古今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开国元勋徐达。从此,贴春联成为我国传统习俗。
我过春节,不一定穿新衣、戴新帽,但大门上每年却要贴一副红彤彤的春联。而且我的春联喜欢自己撰写,不求平仄工整,唯诉情怀而已。如有一副春联,上联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剽窃”前人的佳句,下联为“是百元户做百岁人”。那时鄙人退休工资加上老伴的才一百多元,许多人已是万元户了,我们不敢奢望,只希望做百岁老人,足矣!
我不会摸“红中”、“白板”,不热衷“发财”。有一个爱好是收集研究古钱币,常与它们“指点江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竟不知老之将至。于是,我又用古钱嵌入春联,贴在大门上,每日见面,不觉莞尔一笑。这几年,我就都用古钱写成春联。有一副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不忘得壹积丰货”;下联是“珍惜半两亦大观”。其中“得壹”、“丰货”和“半两”、“大观”都是古钱名。用以说明现在生活好了,仍要注意节约,积少成多,不能浪费。还有一联,上句是“立身至正得天佑”;下句是“处世重和能长安”。联语中的“至正”、“天佑”、“重和”、“长安”,也都是古钱名,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表达了我对立身处世的想法,以警示自己。今年又拟撰一联,上句是“永乐才能永寿”;下句是“大德方可大安”。“永乐”、“永寿”、“大德”、“大安”均为古钱名,排列在一起就是说:一个人知足常乐,自觉 身心愉悦,才能够健康长寿;一个人道德高尚,便会拒绝邪恶,方可保一生平安。
这些春联,把它们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记在心上,既自娱自勉,自得其乐,又是对子女的一种善意告诫和提醒。 (作者为金坛市粮食局退休职工)
作者:徐云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