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19
游客
- 元宝
- 0 个
- 银子
- 0 两
- 贡献
- 0 点
- 威望
- 0 点
- 注册时间
- 2010-10-26
- 在线时间
- 406 小时
游客
|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小时候,我曾经在东门外离城六七里的牛场村生活过一个时期。那时候我父母亲因为要全身心地照料瘫痪在床的祖父,根本无暇照顾到我们这些小萝卜头,因此就把我们送到了牛场村。牛场村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村子最东头的一家就是我二哥的奶妈家,她家人丁不旺,倒是很喜欢我们的到来。
奶妈家屋旁有棵高大的榆树,夏日里蝉声不断,树荫之下正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大树的附近有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足有几亩田,夏天池溏里长满着葱葱绿绿的菱盘,菱盘浮在水面上,把池塘挤得满满当当的。菱盘开着小小的白花,轻风吹来,清新的空气中就会飘来阵阵清香,真是沁人心脾。《红楼梦》里薛蟠的老婆夏金桂硬是将香菱的名字改成秋菱,说什么“菱盘开花,谁见过香来?”原来是强词夺理。
这个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看采菱角。采菱角的前几天,人们首先把搁置了半年多的两头尖的大木盆(过年时还用它来烫猪)抬了出来,然后用桐油把它通身油过,以防渗漏。有的农家就干脆用普通的大浴盆。
采菱角一般多在初秋的黄昏时分,姑娘们赤着脚嘻嘻哈哈抬着木盆,一人坐一个木盆,用手慢慢地向前划去,一边划一边翻着菱盘,把菱盘下面青青的菱角采摘下来,边采边往盆里扔,动作很是麻利,有时还一边吃着菱角一边向岸边的人们丢上一二个。这时候会使人想起古人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乱入池中看不见。芙蓉向脸两边开,闻歌始觉有人来。如果将荷叶改成菱叶,芙蓉改成白花,这不成了一首采菱曲?
这时,我也赤着脚坐在塘边上瞪着两眼望呆,用树枝去勾池边的菱盘,哪知勾上来的菱盘上菱角早就被人采过,偶尔碰到一两个遗漏下来的菱角,便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剥开那青色的外皮,将白白胖胖的菱角塞到嘴里,鲜嫩清香。
月儿上来后,姑娘们才抬着木盆,提着满篮的菱角在塘边匆匆淘洗一下,回去就倒在一只大锅里用火慢慢地煮起来。煮菱角时最好去采上几张新鲜的荷叶盖在上面,这样煮出来的菱角还带点荷叶的清香味。过去大南门下坵河一带的渔民们煮出的菱角小有名气,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奥妙就在于此。
头锅菱角煮出来,农民们往往把它送人,让亲朋好友尝个鲜,有时跟同村人换点米,那个时候大概一斤菱角可换一升米,余下的拿到街上赚点零用钱。本地产的四角菱到八月中秋前后达到了上市高峰,满街都是卖菱的。
中秋这一天,月儿升上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桌月饼、时鲜水果,唱主角的是生的熟的菱角。人们把这些菱角像叠罗汉似的堆成一座座小宝塔,一盘盘摆好让嫦娥仙子下凡享用这些人间的美食。
嫦娥下凡那是民间美好的传说,这些供品最后都被孩子们美美地享用了一番。那时孩子们抬头能望明月,低头享美食,真是天上人间其乐融融。
“重阳重阳,菱盘消烊”。重阳一过,菱盘渐渐泛红,逐渐消亡。据《木草纲目》记载:菱角很富营养,生熟均可食。菱角深加工成菱粉不比藕粉逊色,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作者:华志民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