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什么呢?在古代,人们都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到了傍晚,老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睡觉,所以都习惯每天吃两餐。不过,皇室、诸侯自然另当别论。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古代老百姓从每天两餐又变成三餐了呢? 细究的话,从商朝开始,人们的日常活动规律已被分成8个时段,人们吃饭的时段分别叫“大食”,即上午7时至9时,“小食”是15时至17时。 到了汉朝,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身份高贵、地位崇高,还特意在一天吃几顿饭上大做文章:按照礼仪,天子一天可以享受四餐,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两餐。
到了两宋时期,宵禁制度被废除了,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荣。人们“夜行”完全不受限制,夜行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在天黑之后再添加一餐的必要,于是市民纷纷开设在夜晚营业的茶馆和酒楼,招揽顾客。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有100多万人口。据统计,城中沿街店铺有6400多家,如此多的人口和商铺为夜市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
夜市的流行,直接推动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两宋时期的餐饮业和娱乐业的繁华。 为了配合夜晚出来消费的人们,宋朝的休闲娱乐项目异常发达,出现了大型娱乐场所“瓦子”,娱乐内容十分丰富:演戏的、说书的,还有表演杂技的、摔跤的。
餐饮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还直接推动着烹调、酿酒以及酒具、餐具的发展。 多出来的这第三餐消费的粮食和其他副食品,也不再是开封附近的农户可供应的,而需要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运进京城,于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又形成了。 三餐制到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宋虽然在军事上软弱无力,但其社会生产力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两宋时期夜间市场的兴盛让城市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三餐制的改革,刺激了经济发展,为宋朝工商业发展带来了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