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过去,大人喜欢用《说谎的孩子》这则故事告诫自己的孩子:做人要正直诚实,否则会遭祸害的。孩子们也受着这样的传统教育渐渐长大。但是,如今这样的传统教育失灵了,孩子们看到更多的是老实人吃亏上当,他们不再以正直诚实为荣,认为老实是无用的代名词。父母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到如此的困惑,感叹教子之难!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老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告诫我们,人能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只是侥幸地暂时免于祸害罢了。按照孔子的说法,人生来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真的,后来人慢慢长大了,经验日积月累,就变得虚伪圆滑了。虚伪的人也会有好际遇,但那是侥幸,并非必然。长此以往,虚伪的人终将遭遇祸害。孔子的话语说得富有哲理,人们也普遍认为言之有理,但在现实中,我们做人做事往往要求别人率直和诚实,就是一向虚伪圆滑的人也喜欢与诚实的人交往,而自己不会一味的率直和诚实。
在教育方面,父母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从小要诚实,不要说谎,但孩子在外受到了别人的欺负或上了别人的当后,往往又怪罪孩子太老实,做人不够圆滑。遭遇这样的两难教育境地的父母一定不在少数。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善良,如果小小年纪就工于心计,虚伪处事,似乎可以不吃亏不上当,但他同样会以此对付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肯定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这种丧失童真的孩子。因为根不正,将来终会害人又害己。
我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有一个朋友常打电话找我聊天,我要辅导女儿作业,没时间与他闲聊,但又不好意思当面回绝他,就告诉女儿,若他再打来电话,你去接电话,说我不在家。当我的女儿接到他的电话时,就不假思索地对他说道:“我爸爸不想接你的电话,他让我告诉你,他不在家。”这不是把我出卖了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但我并没有骂孩子。我们要求她诚实,她说的是真话,她是对的,错在我们父母身上。
人到底应不应该率直?一味的直率会不会出毛病?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是适应当今社会?这都是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所以,人生处世的确艰难,有时会手足无措,会感到越活越糊涂。
我们不想把率直的孩子教得很虚伪,很圆滑,很有心计,但又要防止孩子在外上当受骗,就常告诫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话说起来简单,孩子把握却很难。孩子会反问:我怎么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坏人脸上又不写字,让我怎么防?我们又会被问得无言以对。
教育的困惑就是现实使我们的孩子较早地介入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连学校这样的象牙宝塔都充满了谎言和诱惑,我们的孩子注定无路可逃。这绝非杞人忧天。当今社会正在大力提倡“**”,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但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净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有赖于全体国民的身体力行。
作者:田无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