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坛城市门户网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车展 出租 出售 优惠

查看: 4318|回复: 5

[本地杂谈] 牛批!“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是我金坛儒林五叶人

[复制链接]

360

主题

1320

帖子

8553

积分

正七品:训导

发表于 2017-11-6 1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美籍华人冯元桢,191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横林镇余巷村。《金沙五叶武进芸读冯氏宗谱》表明,他的祖先和明代苏州的冯梦龙一样,也是从金坛儒林镇五叶村迁徙出去的。


冯元桢是国际著名的力学、航空力学和生物力学家,被美国科学界誉为“世界生物力学之父”“世界生物工程之父”。


冯元桢的童年是在家乡余巷村度过的,他在余巷小学毕业后,随在京工作的父亲进了北京四中读初一。而后,他又随父返乡,就读于常州武进县立初中。1937年夏,冯元桢在苏州中学高中部毕业,准备报考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的飞机不时在头顶盘旋,他愤慨万分,当即改考中央大学新设的航空系。当年10月,他独自一人离家到已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四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同时兼读研究生,1943年获硕士学位后,供职于成都沙河堡的航空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4年,冯元桢作为全国考试选拔出来的20位留美学生之一,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奖学金。由于行程延误,通信不便,他在1946年1月到加州理工学院时,奖学金已经过时,他是在做导师助手(实验室助理)以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的情况下,同时修完课程的。1948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获航空工程博士和数学博士学位,被留在航空系任研究员、助理教授、副教授,1958年升为正教授,任教空气动力学、超音速、弹性力学等。从研究员时期起,他就对飞机的颤振、弹性结构动力学稳定性、连续介质有限变形非线性理论等进行研究,成果卓著。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飞机的颤振问题是航空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940年11月7日,华盛顿州塔科马海峡吊桥刚建成四个月就断裂倒塌,举世震惊。这桩旧案也引起了冯元桢的好奇,如此坚固的吊桥是怎样被摧毁的?他利用学校一个闲置的风洞,亲手制作了吊桥模型,观察研究在人工气流中吊桥的受力关系,通过这个实验,再综合他以往许多有关研究的成果,提出了航空构架与空气动力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论,是对该领域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他把自己克服颤振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飞机的设计,对航空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他有关这方面的第一部经典专著《空气弹性力学》出版,时年36岁。


冯元桢曾任美国太空技术公司、波音航空公司、北美航空公司、航空太空公司、洛克希特航空公司、道格拉斯航空公司、TRW公司及Jaycor公司等的顾问,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1957年,他获戈根汉基金学术奖金,并趁休假受邀去德国哥廷根大学讲学,这时他得知祖母患上了青光眼,有失明之忧,非常挂念。他的住处邻近哥廷根大学生理学院的图书馆,该馆以藏书丰富而闻名于世。他浸淫其间,查阅眼疾资料并摘录下来,以提供给为祖母治病的医生。就在他博览大量生理学资料的同时,他看到了一般生理学家没有看到的东西——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力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力学里很重要的非线性问题,在生物界也有趣地存在着。他认为力学与生物的结合是很自然的,从此对生物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到加州,开始了力学与生物体结合的研究准备工作。他觉得人体是比飞机系统更复杂的工程,而且更有趣。能否通过对生物体内的力学研究来分析疾病的产生机制,从而为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帮助呢?这是一个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他却有极大的兴趣去挑战这个难题,于是毅然改行。当时他在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力学领域已颇有成就,同行好友们都为他的改行而惋惜,因为当时生物力学还不被科学界认同,此去前景未卜。1966年,47岁的冯元桢辞职离开了科研型的、尤以航空系闻名的加州理工学院,改投刚建校不久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他在此创立了全美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生物工程系。为了对学生负责,他在创建生物工程系的同时,就已策划好了自大学部、研究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一系列完整教育。他还尽量担一些初级课程,以免学生对名教授产生距离感,这也是给年轻教师腾出些时间做研究工作。生物工程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的学生在学术界或工业界都有优异的表现。他是一位既有远见卓识,又能言传身教的诚挚的教育家。


他用力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生物组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外对于如何去认识生物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有关的结构,以及如何去认识生物材料的力学特征或构体方程,都还是空白的。这方面的科研攻关,其艰辛程度是难以言表的,需要创新设计各种研究课题,要创造很多实验方法,要制作很多适用的仪器。他先从实际中去寻找和发现问题,再来设计研究课题。每逢周六,他和同事们都早早起床,摸黑开车,前往离家几百公里的医院去听病例讨论会,了解医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医生认为他们解决得不好的问题,如此坚持了近两年。


他在实验过程中创造了避免错误的两条经验:应用固体力学常用的一个假体进行实验,证实了血管在不受外力的影响时,则应力在整个血管壁中相当均匀;研究内脏力学,必先找出零应力状态,要认识生物组织的改造,必须在零应力状态来比较。在1983年的中日美生物力学研讨会议和1987年的生物组织工程会议上,他将这两项经验贡献了出来。

他在发现人体血球、血管、微循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表了先驱性的“红细胞的零压力结构理论”,创立了著名的“冯氏毛细血管隧道理论”。在他的领导下,生物工程系的实验室里,取得了三个里程碑性质的科研成果:(一)进行生物软组织的本构关系的测定,使得人和其他动物的生理和病理,可以用数学的形式及物理、化学的分析来表达。


(二)通过对肺血流动力学规律的研究,建立起肺循环的片流理论,从而得出肺部血管的分布图。建立起这张图,经历了十几年的辛苦。事实证明,这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通过传统的解剖学手法,很难将肺部血管的分布弄清楚。(三)通过生物组织、器官生长和应力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包含细胞与细胞外围物质的生长和消融在内的血管的改造,是与血管中的应力相关联的”。这在业界被称为“冯元桢假说”,是新兴的“组织工程学”的基础,是对人体组织工程的重大贡献,他是第一位将工程理论应用在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开拓者。经过数十年的科研实践,他还对已有近300年历史的传统连续体力学公理提出了改造建议。


1990年,冯元桢以荣誉教授的称号从教育工作岗位退休,但仍坚持到学校为他保留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工作,和同事们学生们一起研讨问题,仍然申请美国卫生署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进行基因的研究及应用。他说:“年龄不应该是影响创作发明的障碍,多年积累的经验,反而使许多的设想更容易成为现实,当然,这些想法要通过年轻人的具体操作来完成”。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898

帖子

4682

积分

从七品:州判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0: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现在是美国人,怪你鸟事?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864

帖子

4545

积分

从七品:州判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是为中国服务的,说了有个毛用。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887

帖子

4543

积分

从七品:州判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麻皮为美国人服务一辈子有什么值得我们称赞的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840

帖子

4399

积分

从七品:州判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和金坛没半毛钱关系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853

帖子

4427

积分

从七品:州判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11-6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看了,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应该全家移民了吧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