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坛城市门户网

热门搜索: 活动 交友 车展 出租 出售 优惠

查看: 12382|回复: 5

[民生播报] 探寻金坛非遗魅力,领略匠心风采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272

帖子

684

积分

从八品:知事

Rank: 4

发表于 2020-6-13 1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水韵金坛,钟灵毓秀
弘扬金坛文化遗产
守住文化之根,传承文化血脉
2000多年非遗传承,细说董永和七仙女

164354ghhy343sh1sysn1m.png
                           望仙桥
国家级以上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金坛董永传说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境内有董永村(原名“董里”),光绪《金坛县志》多处记载了孝子董永、七仙女及其子鹤生的传说内容。在当地与该传说相关的遗存、遗迹和实物多达四十多处(件)。直溪镇的董永村有董永庙,庙内墙壁绘有“二十四孝图”。村东头的方形跨河石桥名“望仙桥”,传说系因董永偕子董鹤生于七夕在此桥上望迎生母而得名;距当地老槐树东南约两公里的傅家村相传为当年董永卖身还债之处。

● 金坛刻纸



金坛刻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金坛民间为了驱鬼祛邪、祈福迎祥,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会贴挂一种带有镂空图纹或象形字纹的纸,一般贴挂在门楣、梁沿、船头仓尾、篷架、神龛等处的边沿,颜色多为大红,偶有黄、绿。这种被称为门笺、喜笺或是花笺的镂空纸,便是金坛刻纸的雏形。
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殷卓宁、孙荣才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人,其中杨兆群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 金坛龙舞(直溪巨龙)



巨龙是直溪镇巨村一带流传的一种“龙舞”,它发源于巨村,又因龙身特长而巨大,故称为“巨龙”。
  巨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最早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长约15米至30米左右,由七八个人或近二十个人舞动。此后数百年间制作工艺有所进步,约在民国初年逐步开始改为以竹篾扎制,骨架外裹以龙鳞状的布皮和灯饰等。龙身也逐步增长,目前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二百多米,需一百多人协同表演。

● 金坛封缸酒


金坛封缸酒是以地产“标米”和茅山泉水(今为城南钱资荡水)为主要原料,按照民间传统秘方精心酿制而成。其色泽金碧自然,不加色素,澄清明澈,酒性中和,醇稠如蜜,馥郁芳香。酒内含多类糖分、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常饮能滋补强身,扶正祛邪,是一种高级饮料酒。
元朝末年,朱元璋东征时曾驻跸金坛顾龙山,饮得当地百姓自酿的“封缸酒”,赞不绝口。朱元璋登基后,金坛封缸酒被钦定为明朝贡酒。

● 金坛抬阁



金坛抬阁源自古时的细打锣鼓。金坛抬阁起源于明朝,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若干童男童女扮演成古装戏剧人物,悬立在数层四方形阁架上,由人抬着并配之于吹打器乐浩荡出行的一种传统杂技娱乐形式。
抬阁熔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抬阁活动渐趋式微,农村中出现了抬阁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区级以上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金坛蛋雕


金坛区非遗传承人吴建中
蛋雕始于明清,开始是在鸡蛋上涂染作画,后来发展出雕刻。

◎ 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疗法



金坛儒林树德堂祖传妇科医治疗法源于宋末,距今已有700多年。经过历代传承和发展,儒林树德堂祖传妇科疗法已成为江南妇科的一大流派,其以中草药为本的传统特色专科、特色方药等,具有很高的传统医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2011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痴泥兰盆制作技艺



金坛区非遗传承人彭荣富

◎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

◎ 乾元观道教音乐



金坛茅山乾元观的道教音乐,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乾元观道教音乐初传,以笙、箫、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器乐为主,后经逐步演变,增配了扬琴、古筝、二胡、中胡、低音大胡等,有些器种还配备双人或四人,同时增加了系列打击乐器,形成了器乐、打击乐和声乐三大部分,其韵腔既充满全真道的音乐韵味,又含有一定量的茅山正一派道教音乐成分,同时也吸收了江南丝竹的精华和戏剧音乐的元素,其独特的中华道教音乐魅力在海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和美誉度。2009年,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谈庄秧歌灯



谈庄秧歌灯源自咸丰年间,流传在金坛城东谈庄村一带。该地属典型的江南稻作区域,百姓普遍喜欢民歌和民谣,秧歌便是劳作之余的民歌。本土歌谣与外域文化相结合,并辅以相关的表演动作,从而形成了秧歌灯这一传统舞蹈样式。谈庄秧歌灯基本曲调、声腔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作为江南民间舞蹈艺术的稀有品种和“基因库”,谈庄秧歌灯的基本曲调和主体舞蹈动作,曾相继被国内多家专业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移植并搬上舞台,且获得了引人注目的艺术成果。2007年,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指前鱼灯



指前鱼灯起因于长荡湖渔民的取兆讨吉习俗,发源于金坛指前镇芦家村,是以像形鱼为主要道具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先以鱼灯队形的不断变化,串舞成“梅花阵”,其后,鱼灯队边摆出字形边唱歌,其道具分段或按鱼态与人的躯肢巧妙联接,具有江南水乡浓郁的渔家生活气息,在苏南地区传统舞蹈形式中属珍稀品种。2009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金坛啷当



啷当原是盲人的一种说唱艺术,因在说唱此调的末尾常需要加:“哎哟一个啷当”的衬字,故而得名为“啷当调”。据史料记载,金坛啷当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就已十分流行,近代广泛流传于金坛、丹阳及周边地区,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金坛啷当多用金坛方言演唱,其中板白充满浓郁的乡土韵味,令人忍俊不禁。金坛啷当的经典保留篇目有:《白马驮尸》、《十张台子》、《三十六个码头》、《李三娘磨房产子》、《陈世美不认前妻》、《赵五娘进京》和《包公》等。

◎ 老人山程氏伤骨疗法



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疗法,是江苏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世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程氏六代人的不断探索和刻苦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理论体系、诊治特色及中草药炮制、正骨手法等祖传伤科秘方,都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创性,颇具民间中草药医方的传统特色。2011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柚山放灯节



柚山放灯节是金坛儒林镇柚山村每年一届的传统民俗活动。为了驱鬼逐邪,保佑一方太平,同时也为了让逝去亲人的灵魂能得到安息,每逢农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之间,家家户户会做出各式各样的灯,在夜晚点亮后放入田野或河流中,形成一种了风俗习惯。此节俗自清末明初起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柚山放灯分为放旱灯和放河灯两大种类,为体现民意之诚,一般三年为一个轮换周期,即连续三年放旱灯,再连续三年放河灯,以此循环始复。2009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儒林陈氏中医骨伤疗法



儒林陈氏中医骨伤骨伤治疗法,民间俗称下典头陈氏中医骨伤治疗法,因起源于儒林镇下典头自然村。其流布于金坛区儒林镇及周边地区,始于清末民间。主治各类骨折、脱位、手术后骨迟愈、骨不连、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半月板损伤等。儒林陈氏骨伤治疗术是一套先以手法整复,再用乌鸡接骨丹外敷,最后用柳木固定加服乌鸡接骨丸的骨伤诊疗方法。

◎ 诸葛八阵图村落



根据史料记载金坛八阵图村落,是诸葛亮32世孙诸葛维贤为避战乱于1229年迁徙至金坛儒林后,按先祖八阵图分别建成8个村庄,由一个总阵和8个分阵组成。先祖村民开塘挖河,布下疑阵,使村周围河道纵横有致,排列有序,形成或前后呼应、左右支援,环环紧扣、行动灵活之势的八阵图村落。

◎ 金坛雕版线装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术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是世界现代印刷术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 茅山甩石锁



石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项集力量、硬功、技巧、健身养生于一体的体育项目,金坛石锁始于唐代,盛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在金坛地区非常盛行,石锁表演由“七花盖顶”、“霸王举鼎”、“观音托掌”、“二郎担山”、“猴儿戴帽”、“大开四门”、怀中抱月”、“仙人背纤”等几十种套路,男女老幼皆可练习,花色石锁表演时,石锁在满身上下飞舞,刚柔结合。

◎ 茅山山芋粉丝制作技艺



山芋又称红薯,在江南种植历史悠久,其粉丝的制作技艺则随山芋的种植和食用而自然生成。在上阮地区,制作山芋粉丝的历史记载和民间记忆至少有一百年以上,且至今被普遍传承和进化,成为人们的主要杂粮和副食品之一。

◎ 朱林民歌



朱林镇的老百姓自古喜欢唱民歌,尤其喜欢自编自演,歌颂家乡,歌颂文明,鞭打丑恶,陶冶情操。早在辛亥革命前,先后涌现出樊大庚、田凤山、冒小英等第一代民歌艺人,他们为了生存走乡串村跑码头,演唱各种民间小曲,有帝王将相的历史故事,有民间尊老爱幼的唱词。传承到张崇美、樊裕生等的二代民歌手身上,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演唱风格突显,远近闻名。

◎ 金坛面塑



金坛面塑在清代即已流行,民间俗称为“面花”、“礼馍”、“花糕”、“面人”等。它以糯米干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后,用手和简单制作工具,塑造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形象,既是观赏物,又可作玩具,过去还因其以“油面粮蜜造”而可食之,所以得以代代相传,并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金坛大多数面塑艺人已逐渐流失,现仍从事面塑的尚有少数艺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潘俊芳、彭国生等传承人。潘俊芳、彭国生两人均为家族传承。

◎ 金坛空竹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 东浦丝弦锣鼓



东浦村丝弦锣鼓当时在金坛、溧阳两地很有名气。所备民乐器则有二胡、京胡、板胡、四胡。四胡胡琴上有四根弦,即两根内弦,两根外弦,弓上有两撮马鬃,内外四根弦调和后,拉奏时同时拉响内外两弦,犹如两把胡琴合奏之声,四胡现已少见。

◎ 金坛马灯



金坛马灯与龙灯齐名,民间有“正月半,龙灯马灯真好看”之说。金坛马灯的表演内容,源于历史故事中的《昭君和蕃》,于清道光年间最早在金坛朱庄兴起,至今已相传八代。金坛马灯属民间舞蹈样式,表演时主要表演者身载像形马灯,均为古典戏剧人物装束,脸部以油彩化浓妆,形态慓悍。

◎ 直溪狮子



溪舞狮表演的基本动作有爬、蹲、卧、站、坐、趴、蹦、寻、昵、钻、闯、啃、栗、吼、蹈、退、滚等二十多种。与外地的狮子表演相比,直溪狮子动作细腻诙谐,主要表现狮子温驯、活泼的神态和善于嬉戏的性格,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钻穴等动作,显得非常有情趣。
它们都璀璨在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讲述着金坛故事(薛白编辑 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079

帖子

753

积分

从八品:知事

Rank: 4

发表于 2020-6-13 20: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金坛非遗点个赞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

帖子

6

积分

未入流:典史

Rank: 1

发表于 2020-6-13 2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12

积分

未入流:典史

Rank: 1

发表于 2020-6-14 05: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金坛文化遗产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9

帖子

89

积分

从九品:吏目

Rank: 2

发表于 2020-6-14 1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8

帖子

7

积分

未入流:典史

Rank: 1

发表于 2020-6-14 19: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不回帖非君子
金坛论坛——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信息服务金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