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4月2日,由常州市民政局主办,常州市殡葬管理所、常州市殡仪馆、常州市殡仪服务中心、常州龙城古园陵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新时代、新殡葬、新风尚”清明系列活动在龙城古园拉开序幕。 汇思忆像,家属们冒雨参加海葬公祭缅怀亲人 4月1日,常州市殡葬管理所举办了第十三次骨灰海葬活动。今天,海葬践行者的家属们冒雨汇集在常州龙城古园的海葬纪念碑前,悼念自己的亲人。在公祭仪式上,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杨继洪代表常州民政向海葬践行者献花、点烛。 各位海葬践行者家属也走向海葬纪念碑,缅怀自己的亲人,王晋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的丈夫徐茂义去年因病去世,生前他告诉妻子自己生后不要立碑,树葬或海葬皆可。于是,王女士遵从了丈夫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入了大海。今天她特地来悼念丈夫,谈到将丈夫的骨灰亲手撒入大海,她的心情还是很沉重。“虽然很舍不得,但还是尊重他的意思,希望他能入海为安。” 龙城古园新添6位生态葬践行者,99岁老红军在列 龙城古园是一个集历史传承、民俗风情、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纯生态节地人文纪念陵园,为江苏省环保生态示范园,引领绿色节地生态安葬的新风尚。自2016年起面向全市人民提供免费生态安放服务,目前已连续两年为27位绿色生态践行者举行集体生态安放,今天又有6位绿色生态践行者休憩于龙城古园。 99岁的老红军张银去年逝世,他是一位抗战老兵,按照政策本可以免费葬入烈士陵园,但他坚持要绿色生态安葬,家人只得遵从他的遗愿。他的夫人也已90多岁,是位老军医。据龙城古园的工作人员介绍,老太太也坚定自己百年后要进行生态安放,而且若不是因为年龄太大,她还想捐献遗体。“这对老夫妻非常低调,很佩服他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工作人员说。 常州市殡仪馆被评为全国殡葬文化传承基地 多年来,常州市殡仪馆一直致力于殡葬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担负起传播“尊重生命、止于至善”的社会责任。今年,常州市殡仪馆被评为全国殡葬文化传承基地,《公益时报》社中国殡葬编辑部中国殡葬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智勇为殡仪馆授牌。 常州市殡仪馆在探索研究殡葬文化、生命文化的过程中,成立了泊爱生命文化研究中心,《泊爱》杂志应运而生。“这本杂志以后将发放到社区,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惠民政策。”杂志组委会人员告诉记者。 有规范、有标准、有温度,开启殡葬新时代 常州市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是常州市民政局十三五殡葬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积极建设科技殡葬、信息殡葬的重要举措之一。活动现场运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向在场群众介绍了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并向大家发放了96444殡葬服务平台宣传册,该宣传册内容涵盖惠民政策、“保障型”文明节俭办丧服务套餐、白事流程。 “目前,96444这个号码全年的接线量在5000个左右,其中1/3是车辆调度,1/3是具体的业务承接,下一步,针对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还将进一步地提升。”市殡仪馆馆长助理汤勇说,以“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目标,96444是实现“互联网+殡葬服务”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规划具有九大服务功能,包括线上: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96444呼叫中心、短信平台、后台管理、殡葬大数据汇总;线下:IPAD现场下单、站点APP手机版、公众自助查询系统。 汤勇说,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与卫生计生、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协同;建立部门数据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殡葬改革宣传、殡葬行政监督、殡葬礼仪服务、祭扫追思方面的作用;建设殡葬云数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