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KITTY虎 于 2012-3-4 13:42 编辑
嫁女论“斤”索彩礼,养女儿就是“招商银行”?
25岁女孩要结婚,其母亲向男方要礼金2.5斤(百元大钞)。昨天,这一嫁女按年龄要结婚礼金的消息在驻马店市大街小巷传开后,成为当地市民的热门话题。不少市民表示,这样讨要结婚礼金的方式,不是“嫁女儿”,而是在“卖女儿”。
一家有女百家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喜事和好事。而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等“彩礼”的习俗,自古以来这也是我国婚礼的程序之一,成为缔结姻缘的基础之一。父母辛辛苦苦养育一个女儿不容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今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趁着结婚时收些礼金,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狮子大开口,索要彩礼没有一个度,那就让人难堪了、难受了,也使得爱情变了味,亲情变了质。
据报道,郭女士的儿子做建材生意,两年前经人介绍与女孩小红(化名)相恋。郭女士为儿子购买了一套新房。在小红母亲生病后,郭女士支付了1万多元的医疗费。不久前,小红怀上了孩子,郭女士就催促儿子结婚。最后商定,婚礼定在2月27日举办。但就在筹办结婚事宜时,郭女士与亲家母在彩礼多少上产生分歧。原因是亲家母竟要求论斤称礼金。亲家母说,女儿今年25岁了,男方需一次性支付2.5斤百元纸币。郭女士测量后发现,一捆1万元的百元钞票只有二两多,也就是说,论斤称的话,2.5斤百元纸币至少需要13万元。郭女士被这事噎得说不出话来。可是亲家母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还放话说,不给的话,不仅婚礼不用操办了,小红肚子里的孩子也别要了。
时至今日,虽然婚姻自由了,但是郎“财”女貌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甚至变本加厉,让一些贫困家庭根本娶不起媳妇,农村的光棍也越来越多。当前像嫁女论“斤”索彩礼的“买卖婚姻”之风,在一些地区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索要的彩礼由过去的几千元、上万元,上涨到了现在的数万元,有些贫困落后的地区还超过了十万元。这种状况使许多刚刚摆脱贫困的家庭又债台高垒,使许多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又倾家荡产,使一些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家庭跌入了更贫困的深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却又很难摆脱这一陈规陋习的束缚。
由此,笔者想到了为人父母们在一起经常戏说的一句话:“养个儿子是建设银行,养个女儿是招商银行”。意思是:生个儿子很辛苦,开始上学了要操心学习问题,毕业了要操心工作问题,工作解决了要操心结婚,结婚了,还要买房子、带孩子等等,这一大堆问题十分累人,简直就是“建设银行”;生个女儿就简单了,从小培养她的气质与品位,喜欢读书,就尽其所能的供她读书,不喜欢读书,就让她早点出社会,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能照顾自己,好点还能找一个“金龟婿”光宗耀祖,不行就在附近找一个家庭还算不错的人嫁了,顶多出点嫁妆钱,却拣回来半个儿子(女婿相当于半个儿子),确实是一个“招商银行”。如此想想,似乎也不无道理,从嫁女儿论“斤”索彩礼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小红不就是她母亲开的一家“招商银行”吗?
收取彩礼没有异议,但索要彩礼以论“斤”来算却不可取。在崇尚婚姻自由的今天,脱离了传统礼节或习俗的索要高额彩礼,其实就是堂而皇之的卖女行为。这样毫不掩饰地把姑娘当商品卖,人的亲情和尊严似乎都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实在可悲可叹又可怜。这不仅危害了婚姻法的基础,而且是对妇女尊严的践踏,更是文明社会之耻,应该予以坚决遏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