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10802游客 
 元宝0 个银子3113 两贡献10192 点威望1 点注册时间2015-10-15在线时间50 小时 
 游客 
 
 | 
 
| 
本报北京11月21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为保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落细,防止资助过程中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今天发布第9号预警,要求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
x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的个别省份和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求,一是严禁公示“个人敏感信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制度,在奖助学金等评定环节,不能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公示。二是要尊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在公示学生受助情况时,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在宣传学生励志典型时,应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在发放资助物品时,鼓励采用隐性资助方式。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全体学生资助工作者,务必要拧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这根弦,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2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 
 |